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1年第5期-尊龙凯时网址

发表时间:2021-03-18  来源:河南文明网

  河 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5期)

  河南省文明办

  2021年3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文明委全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省民政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着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文旅融合出新出彩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省文明委全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省民政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文明委的精心指导下,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婚丧礼俗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全省累计建成“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2500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全部完成。火化率由2019年的19%提升至2021年1月的50%。我省荣获“民政重点工作评估优秀省份”,民政部发函表扬我省城乡社区治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并两次印发专报向全国推广我省推进殡葬改革、倡树文明新风的经验做法。

  2021年,省民政厅将持续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充分保障村(居)民自治权利。指导基层依法有序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建设,完善减负增效措施。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使村级各项事务的工作流程更透明,群众办事与监督更方便。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确保2021年再新建1000个规范化社区。培育文明乡风。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乡村和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宣传推广一批典型案例,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一批常态化运行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城乡社区空巢老人、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关爱服务,让志愿者在基层治理、文明创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2021年每个县(市、区)登记志愿服务组织数量要达到10个以上。推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相融合。建好50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探索“社工 志愿者”城乡社区治理模式,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更好发挥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三、实施惠民殡葬改革。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强化统筹协调、约谈通报、奖惩激励、考评督导等制度,推进殡葬事业改革发展。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将殡葬基本费用纳入惠民服务清单;加快殡葬设施建设,确保2021年底实现市、县、乡公益性安葬设施全覆盖,省辖市、县(市)殡仪馆建设全覆盖。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推广网上祭扫等新方式,促进形成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持续整治殡葬市场。开展安葬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整治,有效治理墓地乱象,加强对殡葬用品市场和社会殡仪服务监管。

  四、弘扬文明节俭婚俗新风尚。抓好改革试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加强对商丘市宁陵县国家级试点和焦作市博爱县等13个省级试点的指导,大力解决农村高价彩礼、随礼攀比、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形成富有河南特色的、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加强督促教育。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村庄划定彩礼指导标准、红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等,落实全程跟踪服务机制,推行事前告知、事中监督、违规提醒的程序,解决婚俗整治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媒体引导作用,弘扬新时代健康文明的婚姻价值观。完善婚姻家庭辅导室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人性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提高群众婚姻质量。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2021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发展理念,遵循“安全、整洁、有序、智能”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方针,融合推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与文明城市创建,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重点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市容卫生整治提升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2021年,郑州市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4个省级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5%,其他省辖市达到30%。推进城市街道空间治理,开展乱搭乱建、乱扔乱倒、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市容“十乱”整治。实施城市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合理增设限时、分时、错时和夜间临时停车泊位,提高道路路内停车泊位使用率。积极推进城市智慧停车建设,郑州等城市以全城智能停车“一张网”为目标,开展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老旧城区改造提质行动。加强统筹协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年力争完成改造60万户。深入开展居住社区补短板,因地制宜对既有居住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推动绿色社区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全省35%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实施城市建设安全攻坚行动。积极开展城市体检,全面摸清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底数,加快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公共区域窨井盖专项整治活动。强力推进建筑工地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持续推进“五项工作”。持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按照宜居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的理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修编完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消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挖掘空间资源,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管网建设改造。加快完善老城区排水防涝设施,高标准建设新区排水防涝设施。持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街头绿地、小微游园,建设运动场所、城市书吧等体育健身和文化休闲设施。2021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保持“长制久清”;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设市城市、县城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的面积分别不低于22%、12%。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提升城市管理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水平。加快发展“新城建”,充分利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进“智慧井盖”“智慧管网”等智能化应用,逐步实现城市部件全天候智能化统管。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把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作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城市,加大融资和政策支持力度,率先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试点、示范项目。

  三、建立健全深度融合机制。省百城办加强同省文明办的定期议事会商,积极沟通协调。健全完善评价办法和标准体系,加强实绩实效核查,开展年度分类和综合考核评价。按照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县、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视情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建立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考核成果与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共享制度,积极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

  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着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启动之年,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文明委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完善政策举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农村环境更整洁,村庄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风更文明,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共建清洁家园,喜迎建党百年”主题,坚持“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不断拓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内容,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全方位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推动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治乱”延伸,由“一时清”向“长期清洁”延伸,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把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逐步消除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结合农村疫情防控,净化美化环境,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让绿色卫生健康理念成为生活习惯。

  二、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环境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整村推进,突出抓好改厕质量和后期管护服务,2021年完成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50万户。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污水处理模式,确保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静脉产业园,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出口”问题。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和荒芜宅基地整治,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三、扎实开展示范创建。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创建为载体,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农民精神风貌、文明素质等软实力纳入示范创建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崇德有礼、民风淳和的文明家园。省级层面每年高标准打造100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力争到2025年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建设标准,8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8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四、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把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全过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树立勤俭节约理念。深入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文明家庭评比、环境卫生红黑榜、道德积分兑换等活动,潜移默化转变农民生活习惯,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大力弘扬中原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组织开展农民丰收节、中原优秀农业文化遗产评选认定、乡村阅读季等乡村特色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总结推介一批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培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深入开展送文化、送科技下乡等志愿服务,做实做强志愿服务“三农”品牌。

  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文旅融合出新出彩

  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202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主动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文旅融合发展新要求,以“融”求强,以“新”出彩,以“改”增效,着力实施“三项行动”,充分彰显文化“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重要力量源泉”的积极作用,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赋能添彩。

  一、以“融”求强,着力实施文旅深度融合行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真融实融,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一是融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由融职能向融效能、由融领域向融全域、由融谋划向融规划、由融产品向融产业、由融线下向融线上转变,以文化为旅游铸魂,以旅游为文化添彩。二是融资源。整合各领域各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文旅 ”“ 文旅”行动,向交通、教育、科技、体育、健身等领域深化拓展,向理念、空间、产品、市场等全域渗透,催生新业态,激发新活力。三是融项目。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实施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项目。推进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河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安阳殷墟、开封宋都古城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伏牛山、小浪底交通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治黄史诗”等三条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塑造“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国际文化和旅游形象,着力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以“新”出彩,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升级行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一是培育新业态。做优新兴业态,推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提质升级,全年力争落地建设100家精品民宿,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乡村、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做活数字文化产业工程,大力发展文化大数据、数字创意、智慧文旅、数字文博等新型文化业态。做强研学旅行,打造“深读黄河”系列游学品牌,办好“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河南行”等系列活动。做亮旅游演艺,加快发展云演艺、沉浸式体验,打造《只有河南》《河颂》《太极》等精品演艺项目。二是打造新产品。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实施文创品牌培塑计划,开展“老家河南黄河之礼”文创品牌创作推广活动,不断推出“考古盲盒”“唐宫夜宴”等网红文化创意产品。三是创新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出台促进文旅消费政策,发挥郑汴洛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带动作用,积极扶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模式。

  三、以“改”增效,着力实施公共文化效能提升行动。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参与性、普惠性,用新理念、新风尚占领基层文化阵地。一是向线上要效能。整合“文化豫约”“百姓文化云”平台,大力开展云视听、云阅读、云展览、云演播、云培训,进一步完善“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公共文化服务供应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上“云端”、到“指尖”。二是向改革要效能。深化总分馆制改革,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文化公园等公共文化空间,推广“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文化志愿乡村行”“寻找村宝”等文化惠民活动;探索城乡“文化合作社”“艺术乡村”建设试点,鼓励成立更多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让群众文化活动真正热在基层、充满活力。三是向品质要效能。实施庆祝建党百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打造豫剧《大河安澜》、歌剧《银杏树下》、京剧《突围大别山》等优秀文艺作品。实施“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工程,启动“河南非遗点亮计划”,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历史文脉传下去。实施文旅宣传推介“三进三上”工程,办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节会,讲好新时代河南故事、黄河故事、出彩故事。

【责任编辑:朱丽文】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