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71人登"中国好人榜" 太康:"好人现象"引发"最美风尚"-尊龙凯时网址

发表时间:2021-05-08  来源:河南文明网

  四月,豫东大地五彩斑斓,犹如一幅美丽画卷。而频刷群众朋友圈的“太康好人”更是给这幅画卷增添了一道道亮丽色彩。

  2021年3月30日,“中国好人榜”上榜名单揭晓。15年精心伺候婆婆,曾连夜往返700余里为婆婆借“救命钱”太康籍好媳妇许蒙荣登2月份“中国好人榜”;4月29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1年3月“中国好人榜”。40多年帮助找到亲人,好兄长义务照顾捡来的“兄弟”55的太康人杨献忠、杨坤分钟榜上有名。而2020年10月20日,太康籍女兵赵莉莉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亲自接见……

  赵莉莉、许蒙,杨献忠、杨坤父子是太康好人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如同一扇窗口,向人们展示了太康好人的卓越品质,展现了太康道德风貌的持续改善。

  近年来,太康好人持续涌现,在全市、全省、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人们持续热议和广泛关注的焦点,被称之为“太康好人现象”。

  好人频出,道德星空璀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德润城,德耀太康。

  如果说太康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是一个经济发展洼地的话,那么“太康好人”的大量涌现,无疑使太康又成为一块当之无愧的道德高地。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4月,“太康好人”库收录好人2800多人,其中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中国好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周口市道德模范”近100人次。朱业德、顾新、王勇等71人被评为中国好人;赵志发被评为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方志欣被评为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冯坤、武俊鹤等28人被评为周口市道德模范或提名奖……

  太康以独具特色的好人文化,收获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锻造出城市的别样风骨,开创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城市之魂,提供了太康方案、贡献了太康智慧

  宣传引领,形成“最美效应”

  在太康这片被称为革命老区的土地上,激荡人心的不单单是惊心动魄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的模范典型,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凡人善举,渗透于平常生活中的善与美。

  如今,来到太康,一下车便随处可见一幅幅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好人太康建设主题的公益广告扑面而来,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着街头正能量的熏陶。

  “好人宣传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正能量的载体,已成为一张展示城市形象的崭新名片,为太康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一位教师介绍说,“2016年8月,我校方志欣老师荣登“中国好人榜”,再次为全校师生播下拼搏奉献、勤奋好学的种子,秉承“和衷共济 追求卓越”的百年校训,仅2013年至今,从我校走出的北大、清华学子就达80多人。”

  为把好人精神深深地镌刻在太康发展和进步的进程中,把太康建设成为好人之城、文明之城、和谐之城、美丽之城、幸福之城,2018年10月,太康好人园开园迎宾。好人园兼顾了公园本身特色与文化传播需要,利用林荫小道,以石、亭、牌等基础设施为载体,图文并茂地展示太康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的道德典型、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一步一景,随景赋形。让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激发人们见贤思齐,榜样的引领作用不断放大。

  “良好习惯的家风, 我传承……”一位老人正带小孙子在好人园散步,走在“好人精神长廊”下驻足下来,抱起孩子指着展板念着。怀抱里的小孩儿也新奇地看着展板的图案……另一面展板上“中国好人——太康县常营镇五妯娌”的事迹,让路过的居民每天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好人园’将公园功能定位与核心价值观、道德风尚宣传教育有机结合,巧妙植入,无缝对接,既能美颜、更能润心,充分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这样的传播方式,所提升的已经不仅仅是城市的颜值,更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内涵。”在“好人园”好人公益舞台开展活动的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俊美与参加活动的市民交流时说。

  建设好人园只是太康弘扬好人精神的一个缩影。为捧红身边的“草根英雄”、“道德明星”,增强各级好人的荣誉感,太康县通过多种途径对上榜好人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在县城,打造谢安路“中国好人”一条街,制作“好人”版面1000余块在城区繁华地段灯杆广告位置长期悬挂展出,在单位宣传栏动态张榜公布;在农村,通过文化墙、文化大院展示宣传,使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家喻户晓;为让好人事迹永远烛照后人,太康县文明办结集编撰了7辑《星耀太康》在全县发行;组织文艺团体以好人为原型,编创好人“故事汇”,目前已为15位“身边好人”编创了情景话剧、微视频或道情折子戏,赴基层巡演60多场……越来越多的太康人正把对真善美的追求,转化为平凡而又伟大的行动,让“太康好人”形成了“最美效应”。

  道德沃土,孕育“太康好人”

  “太康好人现象”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一座城的积淀。这种积淀来源于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传承,得益于文明建设和爱心文化的带动,成就于人文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养成。

  太康是革命老区,是河南较早传播革命思想的地区之一。从连金章1928年4月在大新集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开始,革命的火种在太康燃起。彭雪枫、唐克威等革命先辈先后在太康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无数英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老区精神。英雄的血脉代代相传,信仰的力量赓续不断。革命老区精神正是“太康好人”群体形成的独特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太康充分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水东革命旧址复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届时,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将把党日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搬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立学习红色文化的长效机制,形成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认同和高度自觉。

  太康好人群体的诞生,离不开精神土壤的培育,更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氛围营造。而连续12年开展“十行百星”评选表彰活动是孕育“太康好人现象”的时代土壤。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作对象呈现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搭建群众乐于、易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太康县主要领导提出了星级人物评选构想,其目的是通过搭建评选“十行百星”这一平台,引导广大群众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进而推动意识进形态工作向基层延伸,凝聚广大基层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正能量。12年来,共评选表彰“百星人物”2400多名。

  借助这一平台,太康县乡村三级同步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在农村,开展“文明之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在机关单位,开展争创“文明单位”、岗位竞赛等活动;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小雷锋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在社会,倡导以“助人为乐、扶贫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维护交通、义务植树、扶贫帮困、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270余次,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等评选活动……他们,以道德楷模塑造城市之魂,以身边好人引领城市文明。

  与此同时,太康还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常态化的帮扶,解决他们家庭的实际困难,为道德模范撑腰,为好人义举鼓劲,在全社会树立有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用制度建设为道德涵养保驾护航。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层出不穷的“太康好人”,已成为矗立在太康人心中的精神群雕。好人精神凝聚的强大的“正能量”,正提振着太康的“精气神”,助力150多万太康儿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阔步前进!(太康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安 艳鸽】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