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2022年第8期-尊龙凯时网址

发表时间:2022-05-08  来源:河南省文明办

  河 南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8期)

  河南省文明办

  2022年5月5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动态】

  ●河南省文明办组织参加文明网高质量发展研讨班

  【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发言材料摘编】

  ●漯河市: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漯河答卷”

  ●安阳市:上下联动 注重实效 积极构建全面全域全民全程文明创建格局

  ●林州市:发动群众 改变林州 将城市“文明指数”化为群众“幸福指数”

  ●新郑市:全民参与 全面发力 全域创建 奋力建设具有文明底色的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工作动态】

  河南省文明办组织参加文明网高质量发展研讨班

  4月25日——29日,由中国文明网举办的文明网高质量发展研讨班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举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线上方式参加学习培训。河南省文明办积极组织18个地市文明办及各地文明网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参加学习研讨。学习期间,各学员按照日程安排,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加网上交流研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年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项目、文明网编辑业务及文明网网络技术安全运维保障、政务新媒体传播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结班仪式上,中国文明网负责同志宣读了内部通报表扬,其中文明网工作先进地区有10家,河南省位列其中。河南文明网作为6个优秀网站代表之一在结班式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发言材料摘编】

  漯河市: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漯河答卷”

  去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精准对标创建与突出地方特色并重、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并重、中心市区与城乡一体并重,不断提升为民创建质量和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在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中,我市在地级城市中综合成绩位居全国第2,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一、坚持高位推动,绘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路线图”。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常态长效机制,形成市级领导分包创文重点工作、县级干部分包创文点位、周例会、创文奖惩问责等机制,坚持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主题,每季度进行观摩,年终进行总评,有力推动创建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二是加强统筹调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创文工作汇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安排部署。将创文工作列入漯河贯彻落实省委“十大战略”部署重点工作之一,成立创文工作专班;列入县级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和意识形态考核体系;列入市委市政府周交办月讲评9个固定事项之一,先后交办75个创文事项,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建强创文队伍。成立正处级常设机构。设立市创文办,抽调人员增强创建力量,开展全市创文业务大培训,打造一支懂体系、有经验、能干事、讲奉献的创文队伍,常态化保持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有效保证各项创建任务高水平推进和高标准落实。

  二、立足为民惠民,架好文明城市创建“连心桥”。一是倾听民意汇民智。成立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开展巡访活动。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平台、新闻媒体曝光台和“我是创文啄木鸟”平台功能,动员市民积极曝光身边脏乱差现象,参与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深入开展“三问于民”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累计入户10万余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8大类、1.2万余条,做到创建过程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二是服务民众解民忧。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养老、劳动者爱心驿站建设、交通堵点专项治理等15项活动,改造129个老旧小区,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组织全市292家文明单位与358个老旧小区结对共建,重点解决小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公共秩序不规范问题。三是志愿服务暖民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围绕“我为党旗增辉”“擦亮文明窗口”“关爱弱势群体”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孝善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41个,开展活动3万余场次。特别是2021年9月,洪水过境主城区,沙澧河两河四岸700万平方米景区被淤泥覆盖,我市组织志愿者24万人次,3天时间完成清淤任务,赢得市民高度认可。

  三、突出精准精细,画好文明城市创建“同心圆”。一是培植精神内涵。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信仰坚定的价值导向,精心打造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品牌,开展“十大”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连续22年月评十佳市民、年评感动人物,连续17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2021年,我市1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推好人、学好人、做好人在全市蔚然成风。“新时代好少年”进校园讲红色故事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报道。二是优化城市功能。聚焦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社区小区等痛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六整治”“六提升”行动。打通断头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4条,建成中心城区生态水系100公里、休闲健身乐道340公里。做实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实施“冬病夏治”,新增供热面积342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防汛“夏病冬治”,累计完成雨污分流主管网改造80公里,经受住了夏季特大暴雨考验。背街小巷整治经验做法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治理案例汇编》。三是提升市民素质。以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抓手,规范市民日常行为。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策划制作短视频全网推送,报道先进典型事迹,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社区创建,培育家园意识,市民素质显著提升。

  安阳市:上下联动 注重实效

  积极构建全面全域全民全程文明创建格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明办的悉心指导下,安阳市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纳入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总体战略,坚持全面、全域、全民、全程创建,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我市取得全国地级提名城市第3名的优异成绩。

  一、高位推进,建立全面创建机制。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政委和指挥长的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16名副市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各区(县)、市直各单位均成立相应创文机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创文工作,重点事项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跟踪问效。建立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创机制,大网络推进、微网格落实,市级领导任路长、县区领导任街长,分包领导协调、点位具体实施,形成了“市区联动、条块结合、层层包联、人人有责”的创建体系。

  二、城乡一体,构建全域创建格局。聚焦重点领域、重要部位、关键环节,实现城市农村同步、“面子”“里子”齐抓。高品质抓好城市建设。去年实施各类城建项目341个、总投资763.25亿元。先后完成市政道路项目48个、园林绿化项目111个,打通断头路21条,新建分流岛8座,新增绿地面积140.96公顷。改造提升318个小区905栋住宅楼,建成甲骨文书屋56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312个。精细化加强城市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深度治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管理顽瘴痼疾。全年共整治占道经营11.8万处,清除乱贴乱画5.7万处,整治各类架空线路44.8万米,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6.4万起,建成区电动自行车上牌101.2万辆,城市管理秩序明显好转。一体化推进城乡共创。以“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为抓手,着眼城乡一体、融合共创,发挥城市优势、辐射周边村镇。以“一线三边”环境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全市1000多家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行政村(社区)3516个。

  二、依靠群众,营造全民创建氛围。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持续激发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参与文明创建积极性。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公益宣传,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去年全市增设公益广告景观小品46个,制作各类公益广告1.5万块,发放《安阳市民文明手册》80万册、调查问卷100余万张。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做文明安阳人、创文明安阳城”“百家单位进社区、千名志愿者进万户”系列创建活动,积极组织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户评选,市民真正成为创建主体、城市主人。倡树文明新风。深入落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常态化开展文明行为引导志愿服务,推动市民习惯养成、素质提升,非机动车逆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

  三、奖优罚劣,注重全程创建实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进创文工作落实。实行定期考评。制定奖惩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排名、年度总考评,坚决按照考评结果兑现奖惩措施,全面压实各区(县)、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创建责任。坚持动态管理。自主开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态管理系统,对工作部署、任务推进、问题反馈、整改实效等实行全流程台账化管理,适时掌握全市创建工作动态。规范督导督查。出台创文督导工作细则,组建专业督查队伍,开展专项督查行动,切实提升问题整改质量成效,有力推动各项创建任务落细落实。

  林州市:发动群众 改变林州

  将城市“文明指数”化为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林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始终把“发动群众、改变林州”作为工作主线,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突出抓常抓长,全面覆盖、全民参与、全程建设、全域巩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市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迈入了新阶段。2020年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

  一、创新机制,组织发动规范化。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完善社区“小区长-楼长-单元长”、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体系,层层动员,广泛宣传,特别以电视网络同步直播形式进行全民宣誓、全民动员,调动激发广大群众的林州“主人翁”意识,营造了“因你因我因他,有你有我有他,为你为我为他”的浓厚创建氛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接近100%。

  二、全民创建,群众参与常态化。牢树创建为民靠民惠民理念,从群众感受最直接、影响最广泛的“清洁家园”“文明出行”等入手,四大班子成员率先干、领着干、带头干,当好“路长”“楼长”“指挥长”,坚持周四乡村振兴例会、周五志愿服务全民洗城、每月10日全民学习日工作安排,从机制到习惯到自觉,形成了“一城人动起来、一座城美起来”“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的创文实践共识。群众求变图变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和社区事务,有力推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

  三、突出融合,城乡一体均衡化。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契机,把市镇村三级作为有机整体,突出一个标准建设管理、一个标准服务配套、一个标准深化基层治理,挂图作战,例会推进,坚持不懈开展“六乱六清”和“全民动手·清洁家园”行动,大力推动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创新实施村居巡察、以巡促治,城乡居民对林州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不断提升。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精神引领,倡树时代新风。始终把传承红旗渠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之风、孝敬和睦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奉献互助之风、诚实守信之风,持续传递正声音、树立正形象、凝聚正能量,营造“人人向上、人人向善”浓厚氛围。近年来,林州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社会各界累计募捐款物5.61亿元,相继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李江福、中国好人秦松山、骨髓捐献志愿者丁玲等一批先进典型,人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您是什么样子,林州就是什么样”在红旗渠故乡得到生动实践。

  新郑市:全民参与 全面发力 全域创建

  奋力建设具有文明底色的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近年来,新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这一创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硬投入”,改善城市“软环境”,提升文明“软实力”,增强群众“幸福感”,连续三年在河南省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坚持思想领航,常态长效抓创建。始终把创文工作作为新郑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的灵魂工程、民心工程,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高位推进。一是坚持高举旗帜。落实落细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网信应急指挥中心融合,打造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1 8 1”领导架构;完善落实创建工作市长签批制度、点位明白人制度等,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全民参与创建。举办一系列全民参与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关注和参与创建。打造17.6万名的“1 10 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全面加强点位明白人队伍建设,共培育点位明白人525名,实现了所有点位明白人全覆盖。

  二、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品质抓创建。坚持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新郑特色,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我们牢记历史责任、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锻造钻石品质,高标准实施城市建设提质项目328个,新建提升城乡道路458.2公里,高质量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99个,建成开放大型城市公园、多功能街头游园56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6.7平方米。二是城乡管理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数字化城管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城乡管理综合考评连续三年排名郑州县(市)首位,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三是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成45个示范村、38条示范街道、7个美丽乡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以文化城,铸魂育人抓创建。定位黄帝文化主地标城市,着力打造“兼具自然生态之美、彰显历史人文魅力”的黄帝文化历史名城。一是大力弘扬黄帝文化。以黄帝故里园区改建提升工程为牵引,大力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刚刚结束的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向全球华人展示了庄严肃穆、气势磅礴的故里新貌。连续17年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千古情魅力持续绽放,黄帝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强劲。二是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149个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文化设施、队伍、服务三个100%全覆盖,顺利通过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创建验收。三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办好“溱洧欢歌”“戏曲进乡村”等特色文化活动,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弘扬崇德向上正能量,争创新时代最美黄帝故里人,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7人荣获各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先后有中宣部全国戏曲进乡村工作经验交流会等5个国家级现场会在新郑召开。

  四、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抓创建。积极探索“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切实践行初心使命,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大街小巷、城乡角落、项目一线,解决了一大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民生支出由2015年的50.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2.6亿元。累计实施幼儿园、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155个,新增学位10.2万个;市公立人民医院成功创成三级医院,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增开公交线路共29条、349公里,被评为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市)。我市“用脚步丈量工作法”被新华社、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央媒省媒先后报道,获得了媒体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王 倩】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


"));
网站地图